IUPAC名 2H-chromen-2-one |
|
英文名 | Coumarin |
別名 | 香豆精;氧雜萘鄰酮 |
CAS號 | 91-64-5 |
PubChem | 323 |
SMILES |
C1=CC=C2C(=C1)C=CC(=O)O2
|
化學式 | C9H6O2 |
摩爾質量 | 146.143 g·mol−1 |
密度 | 0.935 g/cm³ (20 °C) |
熔點 | 68−71 °C |
沸點 | 298−302 °C |
溶解度(水) | 1.7 g/L (20 °C) |
蒸氣壓 | 1.3 hPa (106 °C) |
歐盟危險性符號 |
|
警示術語 | R:R22 |
LD50 | 293 mg/kg (大鼠經口) |
若非註明,所有數據來自25 °C,100 kPa。 |
香豆素(Coumarin),學名-苯並吡喃酮,可以看做是順式鄰羥基肉桂酸的內酯,它是一大類存在於植物界中的香豆素類化合物的母核。
目錄[隱藏] |
[編輯] 物理性質
香豆素為無色或白色結晶或晶體粉末,有類似香草精的愉快香味。存在於零陵香豆、薰衣草油等中。難溶於冷水,能溶於沸水,易溶於甲醇、乙醇、乙醚、氯仿、石油醚、油類。有揮發性,能隨水蒸氣蒸餾並能升華。
熒光是香豆素一個特有的物理性質,在紫外光下,常顯藍色熒光。通過熒光人們很易辨認出它們的存在。在C-7位引入羥基後,可使熒光加強,即使在可見光下,也能觀察到熒光。
[編輯] 化學性質
香豆素在熱稀鹼液中加熱時,其內酯環可緩慢水解開裂,生成順式鄰羥基肉桂酸鹽而溶解成一黃色溶液。若酸化,生成的順式鄰羥基肉桂酸極不穩定,再環化可重新生成香豆素;若長時間放置在鹼液中,則順式鹽轉化為反式鄰羥基肉桂酸,此時再酸化,得到穩定的反式鄰羥基肉桂酸,不會再發生內酯化。
香豆素硝化、磺化和發生傅-克反應都在C-6位上進行;氯甲基化發生在C-3位上;Michael加成則發生在C-4位上。室溫下香豆素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作用,可得到在C-3和C-4雙鍵上加成生成的二溴化物。在鈀碳催化下,該雙鍵亦可加氫。
[編輯] 歷史
香豆素最早由Vogel於1820年從蓋亞那的零陵香豆,即黃香草木犀(Melilotus officinalis)中獲得。香豆素的英文名稱「Coumarin」源於零陵香豆的加勒比詞「coumarou」。
[編輯] 製取
香豆素的合成關鍵是形成吡喃酮環。吡喃酮環的經典合成反應主要是Perkin反應和Pechmann反應。
1、Perkin反應:鄰羥基苯甲醛(水楊醛)與乙酸酐和無水乙酸鈉在180℃共熱而製得香豆素。
2、Pechmann反應:苯酚與-酮酸類化合物如乙醯乙酸乙酯在濃硫酸存在下縮合,得到香豆素。
[編輯] 應用
香豆素是一種重要的香料,常用作定香劑、脫臭劑,配製香水和香料,也用作飲料、食品、香煙、塑料製品、橡膠製品等的增香劑。醫藥上加入藥劑中作為矯味劑。
留言列表